回顾:克里米亚公投“主动”加入俄罗斯,如今百姓们过得怎样?
2014年3月18日夜晚,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城中,直至深夜,灯火依旧辉煌璀璨。
这片历来以宁静与平和著称的海滨之城,如今却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与雅致,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男女老少的市民们络绎不绝地走上街头,挥舞着各式大小不一的俄罗斯国旗,激动地高声欢呼。
恰逢这一天,克里米亚在完成独立公投后,正式与乌克兰断绝关系,转而投向俄罗斯的怀抱。
克里米亚民众欣喜若狂,因为他们迎来了强大的“后盾”。长期横亘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历时数十年的“棘手难题”,终于迎来了坚定有力的“解决方案”。
俄罗斯与克里米亚之间“相向而行”,从而形成了“唯有乌克兰蒙受损失”的局面。
九载光阴逝去,克里米亚在全民公投中以压倒性票数加入俄罗斯,这棵“大树”是否真的让这片土地享受到“乘凉”的便利?那些曾为之欢呼的克里米亚居民,如今的生活又是如何的呢?
乌克兰在克里米亚领土主权上的损失,难道就此罢手了吗?
“黑海明珠”的前世今世
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在地理上毗邻,历史渊源深厚,彼此间的联系堪称密不可分。作为同属斯拉夫民族的两国,他们不仅血统相连,还共同承载着基辅罗斯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纵然俄罗斯与乌克兰源出一脉,同根同宗,但在历史长河中,它们却屡次上演着“同室操戈”的悲剧。尤其是关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俄乌两国间的纷争从未间断。
历经争议,克里米亚在历史长河中到底应属何方?
令人惊讶的是,“克里米亚”一词并非起源于俄语,其源起实为鞑靼语中的“克里木”,这一名称背后是一位早期鞑靼族汉王的尊名。由此观之,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均非这片土地最早的原始居住者。
精确而言,鞑靼人实在算不上这片土地的土著。自公元前七世纪起,凯尔特人的祖先便在此地安家落户。随着时间的流转,希腊、罗马等势力依次登场,掌控着话语权。直至成吉思汗崛起,这片土地又落入蒙古人之手。
这片土地上,文明交替更迭,如同戏台上的角色轮番登场,政权更迭如同走马灯般在数百年间频繁上演。因此,从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来看,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宛如一本永远解不开的纷繁杂账。
克里米亚半岛,凭借其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便成为兵家争夺的焦点之地。
自雄才大略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登基之日起,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向往便未曾停歇。为攫取克里米亚,沙皇不惜对彼时领土的统治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起五场俄土之战。
斯拉夫人历来勇猛无畏,战斗之时更是毫不含糊。
于1783年,沙皇俄国对克里米亚的统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旨意下,众多俄罗斯民众被迁往克里米亚半岛,以繁衍生息。
即便克里米亚拥有丰富的资源,俄罗斯族人的迁入依然对当地原住民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挤压,这一现象显著加剧了该地区民族间的矛盾。
1922年,苏联宣告成立,这一历史性时刻为日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所展开的漫长纠纷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那时,凭借真挚的源流关系,加之与苏维埃联盟同属一家,俄乌两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亲密无间,宛如一体。
适逢1954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纪念300周年之时,被誉为“老大哥”的俄罗斯,在慷慨的姿态下,将历经先辈们艰辛努力所获得的克里米亚半岛——这片俄罗斯境内稀缺的出海口,轻易地赠予了其“好兄弟”乌克兰。
1991年12月25日的夜晚,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苏联宣告解体。那位曾傲视群雄的红色巨兽轰然倒塌,那个曾横扫全球的“老大哥”——苏联的辉煌历史,在圣诞节的夜晚画上了句号。
曾经“亲密无间”的苏联各加盟国顷刻间分崩离析,一时间纷纷宣布独立,乌克兰也不例外。而被无偿“赠予”的克里米亚,一下子成了乌克兰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的领土。
辛苦上百年,一朝之间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这搁谁谁也顶不住。
俄罗斯,这可算是破了大防了。
克里米亚对俄罗斯到底有多重要?
回顾历史,我们细数俄罗斯为克里米亚流的血,已经不计其数了。
他们的对手从凯尔特人到奥斯曼土耳其,又到纳粹德国,他们从未放弃对这片土地的坚守。一代又一代的俄罗斯人为克里米亚流了血,于民族感情上,这片土地是决计不肯放弃的。
此外,于地缘、于资源,克里米亚也对俄罗斯极为重要。
众所周知,石油绝对算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石油不会自己变成钱,正所谓“想致富,先修路”,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如此,要想靠着石油相关产业养活国民,发展对外交通可谓是第一要务。
相比俄罗斯境内一到冬天就冰天雪地、无法航行的港口,克里米亚在交通上的优势显露无遗。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北岸,莅临着黑海的常年不冻港。可以说,作为一年四季不受气候影响、终年畅通无阻的交通要冲,克里米亚是无可取代的战略要地。
尤其从整个地图来看,克里米亚半岛就像钉子一样锲进欧洲大陆。所以说,把握住克里米亚,俄罗斯就有了一个进可长驱直入欧亚大陆,退可扼守亚速海与黑海咽喉的战略要冲。
这对于交通“看天吃饭”的俄罗斯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如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地区的垂涎,也就可以解释了。
此外,随着世界格局的发展,克里米亚的政治意义也愈发重要起来。
伴随着苏联解体,北约东扩也紧接着汹涌而来。
刚刚大动筋骨的俄罗斯虽有意阻止,却有心无力。在北约各国虎视眈眈的前提下,拿下克里米亚这座桥头堡,从军事意义上阻止北约东扩,就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另外,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国大搞“颜色革命”,已经深深危及了俄政府的统治,俄政府急需夺回自己在普通民众中的声望。
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亚地区的俄罗斯族势力庞大,且“归心如箭”。
从苏联脱离出来的乌克兰并非什么军事强国,面对克里米亚地区复杂的政治形势,乌克兰各任总统都束手无策;更何况,乌克兰自独立以来,在经济上一直不景气,自己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自然也无法腾出手来帮助克里米亚经济复苏了。
这让本来寄希望于乌克兰、希望能过上好日子的克里米亚居民们,心里失了个大落。
于是,2014年乌克兰局势动荡之际,克里米亚在电光火石间就把事儿给办了:公投入俄。
正所谓“想睡觉就来枕头”,蛰伏在一边觊觎克里米亚许久的俄罗斯,怎有不笑纳之理!
从2014年3月18日通过加盟协议,到“产生法律效力”,仅仅花费了三天时间,克里米亚半岛就重回俄罗斯的“怀抱”,俄罗斯也又一次夺回了梦寐以求的重要出海口。
俄罗斯目标达成,克里米亚民众如愿以偿,乌克兰“有心驱俄,但无力回天”。持续了数百年的克里米亚领土争端,终于在2014年3月21日落下帷幕。
尽管以英美为首的北约集团迅速反制,施行一系列经济封锁政策,但这些不咸不淡的制裁如同隔靴搔痒,已于大局无碍。
如今已经是2023年,9年过去,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如今克里米亚百姓们过得怎样?
在收复克里米亚后,俄罗斯民众的爱国热情被大大激发出来,俄罗斯基层权力组织的动荡也缓解不少。
而于克里米亚人而言,在中东地区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他们,深谙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此番投靠俄罗斯,可以说获利颇丰。
首先说经济方面,在国际政坛上以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独树一帜的普京,一入主克里米亚,就大把大把地“撒钱”,通过了一个针对克里米亚超过20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
截至2020年,克里米亚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入俄之前翻了一番,这可是实打实的利民优惠!
在政治上,相较于乌克兰统治时期,俄政府给予了克里米亚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在国际上也比原来更有话语权了。当然得到实惠的同时,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政权更迭必然带来政局的动荡和生活中的“阵痛”,“入俄公投”对克里米亚人来说是一把毋庸置疑的双刃剑。
显而易见,入了俄的克里米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俄罗斯与北约集权博弈的“战场”。
正所谓“一流大国做棋手,二流国家是旗子,三流国家当棋盘”,沦为美俄博弈筹码的克里米亚,其未来前途的变数,不可谓不大。
这是政治层面,在生活层面上,克里米亚人也有些不好过。
自公投入俄以来,克里米亚就和俄罗斯一起遭受了西方诸国在经济上的制裁。
素来与俄罗斯针锋相对的北约,驱使着它的扈从,从乌克兰切断了对克里米亚地区的物资供给,一时间,克里米亚陷入物资短缺的困境中。
虽说俄罗斯持续不断地向克里米亚输血,但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克里米亚地区,有时连水电供给等生活基本条件都无法得到满足。
加上俄罗斯如今深陷俄乌战争泥潭,克里米亚地区又重新成为军事意义上的“必争之地”,克里米亚想要在短时间内重建正常生活秩序,是不可能了。
事到如今,“成也入俄,败也入俄”,对于克里米亚来说,接受了俄罗斯反哺的福利,也只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俄罗斯一起绑上战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时光鉴说
如今克里米亚陷入的“困境”,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有着什么样的启示?
要想和平,要想富强,打铁还需自身硬,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始终以利益为先,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还是要强大自身。风一吹就倒的墙头草,永远无法紧握自己的命运。
当然,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保全自己还是第一要务。
所以,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富强,不仅要紧紧抓住原则与底线不放,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作为“东西之间夹心中的糖粒”而存在的克里米亚,将迎来怎样的终局,让我们拭目以待。